第三十四章 太上一念入凡間 老子化胡出函谷
關燈
小
中
大
時光易逝,轉瞬百年。新商一朝歷十六代君王,終究還是敗落下來,天下亂象已生,諸侯爭霸。九州進入霸主時代,所有諸侯不斷的相互攻伐,神州大地一時間硝煙四起。不斷的征戰讓百姓苦不堪言,哀鴻遍野。百姓失去了信仰,對國家失去了信心。
大赤天,八景宮。太上道德天尊看著為自己搖扇的多寶。“轟”的一聲金丹出爐。“你的心還是不靜。這一爐的九轉金丹只成了八轉之數!”多寶在萬仙大陣中襲擊太上道德天尊,冒犯聖人威嚴,被天尊用風火蒲團收押。來到八景宮已經快五百年,太上道德天尊只是不斷的為自己講經和讓自己與他一起煉丹。
多寶知道師伯不會無緣無故的這麽照顧自己,但是太長的時間並沒有給自己任何的指示。多寶是一個長期掌握龐大截教的人,他的性格實在是無法接受這種壓抑的日子。
“是時候了!”
太上道德天尊決定以神念分身轉世,宣揚道教教義,弘揚玄門大法。只見一老者在天尊面前顯現,手持扁擔,目露精光。天尊滿意的點了點頭,“去吧!”老人化作一道精光,穿過輪回直接進入人間界。
人間界,楚國邊境一個寧靜的小村莊。
農婦理氏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,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。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。到了中午,理氏又熱又渴,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。從此,理氏懷了身孕。理氏懷了81年的胎,生下一個男孩。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發,白白的大絡腮胡子。男孩出生時,天空現七彩霞光,萬裏飄香,大地回春。不管是自家的牲畜還是遠處的猛獸,全都匍匐在地向著男孩行禮。每個牲畜的眼睛裏多了一絲靈性。因此,理氏知道自己的孩子乃大德降世,給他取的名子叫“老子”。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,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,說:“李就是我的姓”。
老子自幼聰慧,靜思好學,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、戰爭成敗、祭祀占蔔、觀星測象之事。待年長後,辭別家人上馬隨博士家仆西行而去。老子入周,拜見博士,入太學,天文、地理、人倫,無所不學,《詩》《書》《易》《歷》《禮》《樂》無所不覽,文物、典章、史書無所不習,三年而大有長進。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。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,集天下之文,收天下之書,汗牛充棟,無所不有。老子處其中,如蛟龍游入大海,海闊憑龍躍;如雄鷹展翅藍天,天高任鳥飛。老子如饑似渴,博覽泛觀,漸臻佳境,通禮樂之源,明道德之旨,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,名聞遐邇,聲播海內。老子勤思數十年,終於將自己畢生所學總結歸納,名為《道德經》。後,老子因受典籍失卻的牽連,辭去官職,離宮歸隱,騎一青牛,欲出函谷關,西游秦國。
話說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,少時即好觀天文、愛讀古籍,修養深厚。一日夜晚,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,忽見東方紫雲聚集,其長三萬裏,形如飛龍,由東向西滾滾而來,自語道:“紫氣東來三萬裏,聖人西行經此地。青牛緩緩載老翁,藏形匿跡混元氣。”關尹早聞老子大名,心想莫非是老子將來?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,夾道焚香,以迎聖人。
七月十二日午後,夕陽西斜,光華東射。關尹正欲下關查看,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,倒騎青牛而來。老者白發如雪,其眉垂鬢,其耳垂肩,其須垂膝,紅顏素袍,簡樸潔凈。關尹仰天而嘆道:“我生有幸。得見聖人!”三步並作兩步,奔上前去,跪於青牛前拜道:“關尹叩見聖人”
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、厚唇、濃眉、端鼻,威嚴而不冷酷,柔慈而無媚態,早知非一般常人,故意試探道:“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,非常之禮也!老夫不敢承當,不知有何見教?”關尹道:“老丈,聖人也!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。”老子道:“老夫有何神聖之處,受你如此厚愛?慚愧慚愧,羞殺老夫矣?”關尹道:“關尹不才;好觀天文略知變化。見紫氣東來,知有聖人西行,見紫氣浩蕩,滾滾如龍,其長三萬裏。知來者至聖至尊,非通常之聖也;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,知聖人白發,是老翁之狀;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,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。”
老子聽罷,哈哈大笑:“過獎、過獎!老夫亦早聞你大名,特來拜會。”關尹聞言大喜,叩頭不疊。之後,關尹引老子至官舍,請老子上坐,焚香而行弟子之禮,懇求道:“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!聖人者,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,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。今汝將隱居而不仁,求教者必難尋矣!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?關尹雖淺陋,願代先生傳於後世,流芳千古,造福萬代。”老子聽罷,大笑數聲,傳《道德經》與關尹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
······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······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······”
洋洋灑灑的一部《道德經》,言出法隨,口吐金蓮。無數的飛禽走獸圍著老子聽著大道之音。隨著老子的講解,沒有一絲法力的老子身體漸漸飛起到空中。天空中一個巨大的老子的虛像莊嚴肅穆。老子與虛像合二為一,霎時間天降異象,地湧金蓮,卻是老子覺醒了記憶,恢覆了聖人修為。老子講道德經要義傳與關尹,將多寶道人攝來,辭別關尹,向西而去。老子走後,關尹留下印璽,不知去向,後來開辟人間界蜀山一脈,將人教發揚光大。
老子與多寶一路西行,為多寶講解大道,多寶道人心思聰慧,知道大師伯是要成全自己,一路之上盡心請教。老子見多寶如此更是盡心講解。一日,二人來到一座無名山丘之前,“你可懂了?”老子問道。多寶淚流滿面。“弟子懂了!”
多寶向著上清境金鰲島方向三叩九拜。金鰲島上的通天教主,面色柔和,輕聲說道:“癡兒,這是你的機緣!”
多寶一步步的走向西方。見天邊琉璃寶光。纖塵不染。光明繁盛。中有點點妙音梵唱,天女散花。知道時機已到。當下停了下來。焚香沐浴。虔誠禱告。多寶有著金丹護體通過輪回,並沒有迷失心智。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,凈飯王之王族。多寶誕生之時,有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產生,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,帝釋、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,守護四周;天女散花,天眾以天樂莊嚴,並以殊勝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,諸天以殊勝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緣起,即為後世浴佛法會之由來。多寶誕生後,隨即於東、西、南、北四方各走七步,每走一步,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;世尊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。
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!”
多寶更名為釋迦摩尼。
16歲時,與表妹耶輸陀羅結婚,後生有一子。這一時期,過著奢華而舒適的生活。19歲多次出游,看到人間各種不同的痛苦,而且無論是誰,無論貧富,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。釋迦牟尼始終堅信,世界上應該存在一種永恒的東西,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。29歲,放棄太子身份和王宮的安逸生活,離家尋道,經過6年的艱苦修行,仍無法找到解脫之道,放棄苦行。35歲,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,以發誓“不獲佛道,不起此座”,終於大徹大悟,領悟到解脫生死之道,入道成佛。
隨後釋迦摩尼圓寂,靈魂返回地仙界,在西方立小乘佛教,成為斬卻二屍的準聖巔峰修士。此時西方教早已脫離玄門,更名為大乘佛教,多寶立小乘佛教,卻是分走了大乘佛教的氣運。接引準提二聖思考良久,決定退隱幕後,將大乘佛教一並交與多寶管理。於是準提聖人便前去見多寶。
準提聖人見釋迦摩尼。“多寶······”“世上再無多寶,只有釋迦摩尼!”聽到多寶,不,釋迦摩尼如是說。準提聖人心中石塊落地,釋迦摩尼沒有說假話,而是真的這麽想。
“從今日起,釋迦摩尼為萬佛之祖!”隨著準提道人一聲莊嚴宣告,釋迦摩尼正式成為西方佛教之主。釋迦摩尼感西方二聖之真心,當下便拜,至此真心歸入佛教。佛教並未像老君所想那般氣運兩份,反而比以前更加興盛。老君一時失了算計,更是欠下西方二聖好大一個因果,為以後佛教東傳埋下了種子。
問道山,天極將這些看在眼裏,雖然早已知曉結果,仍對西方二聖的決心感慨不已,二聖以退為進,不但成功解決了佛教二分的危機,還收服了釋迦摩尼佛這一準聖巔峰的高手,同時還是老君欠下因果,為以後的東傳埋下種子,可謂是‘一石三鳥’,妙矣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大赤天,八景宮。太上道德天尊看著為自己搖扇的多寶。“轟”的一聲金丹出爐。“你的心還是不靜。這一爐的九轉金丹只成了八轉之數!”多寶在萬仙大陣中襲擊太上道德天尊,冒犯聖人威嚴,被天尊用風火蒲團收押。來到八景宮已經快五百年,太上道德天尊只是不斷的為自己講經和讓自己與他一起煉丹。
多寶知道師伯不會無緣無故的這麽照顧自己,但是太長的時間並沒有給自己任何的指示。多寶是一個長期掌握龐大截教的人,他的性格實在是無法接受這種壓抑的日子。
“是時候了!”
太上道德天尊決定以神念分身轉世,宣揚道教教義,弘揚玄門大法。只見一老者在天尊面前顯現,手持扁擔,目露精光。天尊滿意的點了點頭,“去吧!”老人化作一道精光,穿過輪回直接進入人間界。
人間界,楚國邊境一個寧靜的小村莊。
農婦理氏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,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。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。到了中午,理氏又熱又渴,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。從此,理氏懷了身孕。理氏懷了81年的胎,生下一個男孩。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發,白白的大絡腮胡子。男孩出生時,天空現七彩霞光,萬裏飄香,大地回春。不管是自家的牲畜還是遠處的猛獸,全都匍匐在地向著男孩行禮。每個牲畜的眼睛裏多了一絲靈性。因此,理氏知道自己的孩子乃大德降世,給他取的名子叫“老子”。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,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,說:“李就是我的姓”。
老子自幼聰慧,靜思好學,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、戰爭成敗、祭祀占蔔、觀星測象之事。待年長後,辭別家人上馬隨博士家仆西行而去。老子入周,拜見博士,入太學,天文、地理、人倫,無所不學,《詩》《書》《易》《歷》《禮》《樂》無所不覽,文物、典章、史書無所不習,三年而大有長進。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。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,集天下之文,收天下之書,汗牛充棟,無所不有。老子處其中,如蛟龍游入大海,海闊憑龍躍;如雄鷹展翅藍天,天高任鳥飛。老子如饑似渴,博覽泛觀,漸臻佳境,通禮樂之源,明道德之旨,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,名聞遐邇,聲播海內。老子勤思數十年,終於將自己畢生所學總結歸納,名為《道德經》。後,老子因受典籍失卻的牽連,辭去官職,離宮歸隱,騎一青牛,欲出函谷關,西游秦國。
話說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,少時即好觀天文、愛讀古籍,修養深厚。一日夜晚,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,忽見東方紫雲聚集,其長三萬裏,形如飛龍,由東向西滾滾而來,自語道:“紫氣東來三萬裏,聖人西行經此地。青牛緩緩載老翁,藏形匿跡混元氣。”關尹早聞老子大名,心想莫非是老子將來?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,夾道焚香,以迎聖人。
七月十二日午後,夕陽西斜,光華東射。關尹正欲下關查看,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,倒騎青牛而來。老者白發如雪,其眉垂鬢,其耳垂肩,其須垂膝,紅顏素袍,簡樸潔凈。關尹仰天而嘆道:“我生有幸。得見聖人!”三步並作兩步,奔上前去,跪於青牛前拜道:“關尹叩見聖人”
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、厚唇、濃眉、端鼻,威嚴而不冷酷,柔慈而無媚態,早知非一般常人,故意試探道:“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,非常之禮也!老夫不敢承當,不知有何見教?”關尹道:“老丈,聖人也!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。”老子道:“老夫有何神聖之處,受你如此厚愛?慚愧慚愧,羞殺老夫矣?”關尹道:“關尹不才;好觀天文略知變化。見紫氣東來,知有聖人西行,見紫氣浩蕩,滾滾如龍,其長三萬裏。知來者至聖至尊,非通常之聖也;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,知聖人白發,是老翁之狀;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,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。”
老子聽罷,哈哈大笑:“過獎、過獎!老夫亦早聞你大名,特來拜會。”關尹聞言大喜,叩頭不疊。之後,關尹引老子至官舍,請老子上坐,焚香而行弟子之禮,懇求道:“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!聖人者,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,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。今汝將隱居而不仁,求教者必難尋矣!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?關尹雖淺陋,願代先生傳於後世,流芳千古,造福萬代。”老子聽罷,大笑數聲,傳《道德經》與關尹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
······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······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······”
洋洋灑灑的一部《道德經》,言出法隨,口吐金蓮。無數的飛禽走獸圍著老子聽著大道之音。隨著老子的講解,沒有一絲法力的老子身體漸漸飛起到空中。天空中一個巨大的老子的虛像莊嚴肅穆。老子與虛像合二為一,霎時間天降異象,地湧金蓮,卻是老子覺醒了記憶,恢覆了聖人修為。老子講道德經要義傳與關尹,將多寶道人攝來,辭別關尹,向西而去。老子走後,關尹留下印璽,不知去向,後來開辟人間界蜀山一脈,將人教發揚光大。
老子與多寶一路西行,為多寶講解大道,多寶道人心思聰慧,知道大師伯是要成全自己,一路之上盡心請教。老子見多寶如此更是盡心講解。一日,二人來到一座無名山丘之前,“你可懂了?”老子問道。多寶淚流滿面。“弟子懂了!”
多寶向著上清境金鰲島方向三叩九拜。金鰲島上的通天教主,面色柔和,輕聲說道:“癡兒,這是你的機緣!”
多寶一步步的走向西方。見天邊琉璃寶光。纖塵不染。光明繁盛。中有點點妙音梵唱,天女散花。知道時機已到。當下停了下來。焚香沐浴。虔誠禱告。多寶有著金丹護體通過輪回,並沒有迷失心智。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,凈飯王之王族。多寶誕生之時,有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產生,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,帝釋、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,守護四周;天女散花,天眾以天樂莊嚴,並以殊勝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,諸天以殊勝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緣起,即為後世浴佛法會之由來。多寶誕生後,隨即於東、西、南、北四方各走七步,每走一步,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;世尊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。
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!”
多寶更名為釋迦摩尼。
16歲時,與表妹耶輸陀羅結婚,後生有一子。這一時期,過著奢華而舒適的生活。19歲多次出游,看到人間各種不同的痛苦,而且無論是誰,無論貧富,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。釋迦牟尼始終堅信,世界上應該存在一種永恒的東西,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。29歲,放棄太子身份和王宮的安逸生活,離家尋道,經過6年的艱苦修行,仍無法找到解脫之道,放棄苦行。35歲,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,以發誓“不獲佛道,不起此座”,終於大徹大悟,領悟到解脫生死之道,入道成佛。
隨後釋迦摩尼圓寂,靈魂返回地仙界,在西方立小乘佛教,成為斬卻二屍的準聖巔峰修士。此時西方教早已脫離玄門,更名為大乘佛教,多寶立小乘佛教,卻是分走了大乘佛教的氣運。接引準提二聖思考良久,決定退隱幕後,將大乘佛教一並交與多寶管理。於是準提聖人便前去見多寶。
準提聖人見釋迦摩尼。“多寶······”“世上再無多寶,只有釋迦摩尼!”聽到多寶,不,釋迦摩尼如是說。準提聖人心中石塊落地,釋迦摩尼沒有說假話,而是真的這麽想。
“從今日起,釋迦摩尼為萬佛之祖!”隨著準提道人一聲莊嚴宣告,釋迦摩尼正式成為西方佛教之主。釋迦摩尼感西方二聖之真心,當下便拜,至此真心歸入佛教。佛教並未像老君所想那般氣運兩份,反而比以前更加興盛。老君一時失了算計,更是欠下西方二聖好大一個因果,為以後佛教東傳埋下了種子。
問道山,天極將這些看在眼裏,雖然早已知曉結果,仍對西方二聖的決心感慨不已,二聖以退為進,不但成功解決了佛教二分的危機,還收服了釋迦摩尼佛這一準聖巔峰的高手,同時還是老君欠下因果,為以後的東傳埋下種子,可謂是‘一石三鳥’,妙矣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